17752898287
您现在所在位置:首页>>新闻中心>>行业新闻

公司新闻

行业新闻

行业动态|新型钼基材料助力半导体微缩化革命:高纯度钼前驱体引领ALD技术突破

发布日期:2025-08-08 18:03:00浏览次数:36

【导语】  

随着半导体工艺向3nm以下节点迈进,传统铜互连技术因电阻率攀升与电迁移问题面临严峻挑战。全球半导体设备巨头Lam Research早前宣布推出全球首款钼(Mo)

原子层沉积(ALD)设备,标志着钼材料在先进制程中的商业化应用迈入新阶段。本文结合最新研究成果与企业技术布局,解析钼ALD技术的核心突破及其对产业链的影响。

wBsQ0IvdvsS_IwsCn9sAQpJ_origin.png

一、钼ALD技术:突破铜互连瓶颈的关键路径

1. 为何选择钼?

   • 低电阻率优势:钼的体电阻率(5.6μΩ·cm)与钨相当,但其电子平均自由程(EMFP)更短。研究表明,当钼薄膜厚度<10nm时,有效电阻率显著低于钨,尤其适用于超窄线宽

    (<10nm)互连线路。

   • 无需阻挡层:钼无需像钨那样依赖厚重的氮化钛阻挡层,可简化工艺并提升集成密度。

   • 高可靠性:钼的化学稳定性优于钴(Co)、钌(Ru)等替代材料,耐电迁移性能更优。

2. 技术难点与突破

   • 区域选择性沉积(ASD):传统ALD工艺易导致金属在非目标区域沉积,造成短路风险。Merck团队通过优化前驱体(MoCl₅、MoO₂Cl₂)与工艺参数,在350-500℃范围内实现氮化

      钛、钌等基底上的自下而上无缝填充,氧化硅/低k介质层缺陷率<0.01%。

   • 关键尺寸控制:在CD<30nm、高度>80nm的通孔结构中,钼薄膜填充均匀性达国际领先水平,有效沉积速率较平面薄膜提升超10倍。


二、高纯度钼前驱体:产业链上游的核心竞争力

1. 前驱体选择与性能要求

   • MoCl₅ vs. MoO₂Cl₂:  

     ◦ MoCl₅在氮化钛/钌基底上展现更高选择性,其自蚀刻特性可精准调控沉积边界;  

     ◦ MoO₂Cl₂则适用于氧化硅等非金属基底,兼容性更广。

   • 纯度标准:半导体级钼前驱体需达到5N(99.999%)以上纯度,杂质含量(如氧、碳、氯)需严格控制至ppb级别,以避免薄膜缺陷。

2. 企业机遇:国产高纯钼化学品的突破

   • 市场需求激增:据SEMI预测,2025年全球ALD设备市场规模将突破120亿美元,钼靶材及前驱体需求同步增长。

   • 技术壁垒突破:奕嘉新材已实现5N级二氯二氧化钼(MoO₂Cl₂)和4N5级五氯化钼(MoCl₅)的量产,纯度与稳定性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,可满足先进制程对前驱体粒径分布、

     蒸气压等严苛要求。




三、行业展望与合作机遇

1. 技术协同与生态构建

   • 设备+材料联动:Lam Research等设备商与材料企业的深度合作将加速钼ALD工艺标准化。例如,MoCl₅的蒸发特性需匹配ALD腔室的温度-压力曲线,这对前驱体供应商提出新要求。

   • 替代路线竞争:尽管钼ALD前景广阔,钴(Co)、钌(Ru)等材料仍占据部分市场份额。企业需聚焦差异化应用场景(如3D NAND垂直互连、HBM封装)以建立优势。

2. 国产替代加速

   • 政策支持:国家“十四五”规划明确将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列为重点攻关方向,高纯钼化学品作为关键上游材料将获政策倾斜。

   • 产业链整合:具备ALD前驱体研发能力的企业,正与晶圆厂、EDA工具厂商共建测试平台,推动钼互连技术的快速迭代。


结语

钼ALD技术的商业化落地,标志着半导体互连材料从“微米级”向“原子级”操控的跨越。高纯度钼前驱体作为这一变革的核心材料,其研发与产业化进程将直接影响下一代芯片的性能突

破。我们期待与产业链伙伴携手,共同迎接“后摩尔时代”的技术浪潮!


免责声明:本文内容基于公开学术资料与企业技术文档整理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如需转载或引用,请注明来源并联系授权。  


(注:文中涉及的工艺参数、市场数据等均引自AMAT、Lam Research及Merck官方披露信息。)




17752898287